普甯論壇麻園公墓|陽東區公墓(陽江陽東公墓)

漢景帝的陽陵墓地在什麽位置

漢景帝陽陵位于鹹陽市秦都區張家灣,是鹹陽原上西漢九座帝陵中最東面的一座。陵墓東西長166.5米,南北寬155.4米,高31.64米,呈覆鬥型。陽陵是漢景帝劉啓和王皇後合葬之陵園,兩人雖然埋葬在同一個陵園内,但位于不同的墓室中,并且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小陵園。陽陵位于鹹陽塬東端,是鹹陽塬上九座西漢帝陵中最東的一座。陽陵陵區由漢景帝陵園、王皇後陵園、寝廟等禮制性建築遺址、南區陪葬坑、北區陪葬坑、北區陪葬墓、東區陪葬墓、陽陵邑遺址以及寺舍建築遺址、刑徒墓地等組成。整個陵區以帝陵陵園爲中心,四角拱衛,南北對稱,東西相連,布局規整,結構嚴謹,顯示了唯我獨尊的皇家氣派和嚴格的等級觀念。漢景帝陵園雄踞陽陵陵區西部中間處,平面爲正方形,邊長約420米。陵園四周有圍牆圍繞,每面圍牆中間處設置有阙門,周圍有排水渠四條,覆鬥形的封土位于陵園中央,帝陵地宮在封土下部,四面正中各有一條墓道,東邊爲主墓道,在地宮與圍牆之間還分布有81個陪葬坑。禮制性建築是指陵區内用于祭祀的建築,有陵廟、寝殿、便殿等。這類性質的建築遺址在陽陵陵區有兩處,一處是位于漢景帝陵園東南部的“羅經石”遺址,整個遺址呈圓丘狀,中部高,周圍低,平面形狀爲正方形,邊長約260米,主要由圍牆、四面的門址、四門址旁的井、四角的曲尺形配房、門址與中心建築之間的通道以及位于中部的中心建築等組成。整個遺址呈“回”字形布局,結構嚴謹,布局規整,四面基本一緻,相互對應。從“羅經石”遺址的位置、規模、建築特點及出土的四神紋空心磚、玉璧、玉圭等遺物來看,專家認爲該遺址即是文獻記載中的陽陵陵廟———德陽宮遺址。另一處禮制性建築遺址位于漢景帝陵園西南部,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漢陵考古隊對遺址的東南部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建築基址、室内地面和大量的瓦礫堆積。室内南北向地溝裏出土了陶俑164件、動物俑17件,還有井、竈、盆、罐等模拟類生活用具以及車馬器和銅錢等。南區陪葬坑位于漢景帝陵園東南部300米處,東西跨度320米,南北300米。在此區域内分布着24個陪葬坑,由西向東排作14行,行距20米。每行陪葬坑的數量不等,最少1個,最多6個。陪葬坑均爲南北向,平面形狀有長條形和“中”字形兩種。陪葬坑長25.3~291米,寬4~10.5米,深7~8米。坑中陪葬有大量的着衣式陶俑、生産工具、兵器、車馬器等珍貴文物。北區陪葬坑位于漢景帝陵園西北部170米處。陪葬坑的占地面積、數量、布局、形狀與結構均與南區陪葬坑高度一緻,具有一定的對稱性。北區陪葬墓是傳說中的嫔妃墓葬,位于漢景帝陵園北側,現今地面上仍有兩座高大的封土堆,東西相對,兩千年來猶如衛兵一般陪伴着帝陵陵園。東區陪葬墓位于帝、後陵園的東部,是景帝朝權貴們的墓葬,分布在東西長2350米,南北寬1500米,總面積約3.5平方公裏的範圍内。陪葬墓區東西兩端各有一條南北向壕溝,中部是橫貫東西的司馬道。司馬道的南北兩側排列有數量衆多的陪葬墓園,墓園之間有壕溝爲界,平面多爲正方形,少數爲長方形。這些墓園東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盤狀分布。每個墓園内有數量不等的墓葬和陪葬坑。東區陪葬墓現大多數已無封土,僅有少數的大型陪葬墓在地面仍有封土屹立。墓園内已探明的各類墓葬有5000餘座。此外,陽陵陵區還發現了多處建築遺址,這些遺址可能是當年陵區管理人員辦公、居住的地方。此外,在漢景帝陵園西北部還發現了修陵人的墓地,面積約有8萬平方米。墓地中的墓葬排列無序,葬式不一,墓坑多呈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狀,均無葬具。墓葬中的死者多屬于非正常死亡,他們或身首異處,或肢體與軀幹脫節,許多骨架上還戴着鐵質刑具。有的墓中埋葬多人,屍骨淩亂,展現出一幅血腥的場面。

伍氏宋上柱國公陵墓位于陽江哪處?

普甯論壇麻園公墓|陽東區公墓(陽江陽東公墓)|叙永黃瓜山公墓,樂昌公墓最新價格,潛江楊市紫雲公墓電話

濟南公墓,公墓電話,公墓地址,公墓有哪些,看墳地記住一句口訣

原文鏈接:http://www.ovvvu.com/changshi/hangyeguandian/12804.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0
八字精批

評論0

沒有賬号? 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