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全覆盖”夯实了殡葬改革的基础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坚持打牢基层组织基础、群众思想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积极稳步推进全市绿色殡葬改革。

红白理事会建设全覆盖,打牢基层组织基础

通过村(居)红白理事会全程指导、操办、监督群众婚丧嫁娶事宜,使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按照“统一组织、按级负责、逐步建立、常态落实”的思路,全市所有村(居)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成员由当地有声望的老人、能人组成,每届任期与村委会相同,每年需向村委会述职,乡、村两级给予资金、物质、场地等的支持,切实保障红白理事会常态化有序运转。二是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在广泛征求村(居)民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丧事简办标准, 与每家每户签订丧事简办协议书,为群众红白事提供“一条龙”管理和服务,让群众省心、放心、省时、省钱、省力。三是完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红白理事会活动章程、办事程序、服务规范等,形成“有人管事、按章理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的长效机制,推动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

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全覆盖,打牢群众思想基础

各县(市、区)利用电视、手机短信、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开展了4000多场以“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为主题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等,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绿色殡葬改革的强大合力。一是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绿色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党员干部及其亲属支持绿色殡葬改革,全市90%以上的农村党员签订了《党员带头移风易俗协议书》。同时,大力开展以党员干部为引领的绿色殡葬改革“十个带头”行动,注重发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政治优势,积极向群众宣传绿色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帮助群众解开思想扣子。宁都县赖村镇蒙坊村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黄抡高,病重期间曾立下遗嘱,要响应政府倡导,后事简办,在群众间引发良好反响。二是加强重点人员教育转化。加强对“风水”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全市共举办各类殡葬从业人员培训班200多期,引导“风水先生”“土工”“八脚”等殡葬从业人员签订《殡葬从业承诺书》。对有意转岗的殡葬从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岗前培训,分流至公墓管理、红白理事会、巡山护林等岗位,帮助其实现再就业。三是树立正反教育典型。通过乡村建立“红黑榜”褒扬一批、曝光一批,引导群众破除陋俗,实现了由消极抵触到主动支持、主动迁坟进公墓的转变,由棺木土葬向全面骨灰盒火葬的转变,由散埋乱葬向集中安葬的转变,由传统大墓安葬向生态节地安葬的转变,由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祭扫向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的转变。

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全覆盖,打牢设施建设基础

赣州市坚持疏堵结合,加快推进节地生态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确保群众逝有所葬、迁有所去。一是坚持科学规划选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列入本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防止因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需要导致二次甚至多次搬迁问题。二是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各地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选址、方案设计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尊重群众意愿,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三是典型示范带动。在全市大力推广大余、石城等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建设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以及会昌、安远、瑞金等地“少占地、少投入、高利用”建设高标准骨灰堂典型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林地和墓地复合利用,大力倡导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原文链接:http://www.ovvvu.com/changshi/hangyeguandian/367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八字精批

评论0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