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3月25日上午,中山市殡仪馆举办年度开放日,今年有32 位市民探秘人生终点站。这些市民中有企业职员、个体老板、外来务工人员及媒体记者等,他们先后到业务调度、防腐整容、遗体火化、告别仪式等一线岗位进行参观体验,对中山殡仪服务的干净廉洁和人性化服务表示满意。(3月26日《中山日报》)
举行殡仪馆开放日活动,让市民零距离揭开“人生终点站”的神秘面纱,既能够消除对殡葬行业的误解与偏见,也可以深刻感受生命的厚重和活着的美好,从而激发每个人更加珍惜生命、珍爱他人。
正因为大多数市民对死有所忌讳,因而对殡仪馆这个人生的“最后一站”总会敬而远之。而且,一段时间以来,“死不起”“殡葬暴利”等为人诟病。举办殡仪馆开放日,让市民看看殡葬账单,切身感受殡仪馆的亲情服务,亲身体验殡葬师的苦与累,不仅增加了殡仪服务的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公众对殡葬业和殡葬师的认知度,更能“问题导向”中倒逼殡葬服务提档升级。
举行殡仪馆开放日活动,也是一次倡导殡葬新风的过程。当下而言,“厚葬”“入土为安”等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许多人总觉得不把殡葬仪式搞得“轰轰烈烈”就对不住死者,既怕愧于良心,也怕别人笑话。走进殡仪馆,通过面对面地政策宣传、心贴心地交流宣讲,可以逐步引导并提升全社会文明、生态的殡葬风气和观念,让市民从传统殡葬习俗的泥沼里走出来,摒弃“厚葬薄养”的片面思想,为殡葬改革做加法。
殡仪馆不单是生命的终点站,也总能启迪活着的人思考活着的意义。可以说,参加殡仪馆开放日活动需要勇气,亦是一堂极其珍贵的“生死教育”课。对每个活着的人来讲,亲身直面“人生谢幕”的过程,在生与死的对话中,体会活着的美好, 无疑会对生命有一个重新认识,更加真切地感悟人生真谛,洗去身上的浮躁,进而广泛地思考如何坦然面对死亡、正确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勇敢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殡仪馆应该成为对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大课堂”。
总而言之,殡仪馆开放日的现实意义非同寻常,理当成为一种常态,让市民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生命意识,学会感恩和尊重,从而踏踏实实地过好有意义的每一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