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间,余杭殡改经历了“四次革命”,在节约殡葬用地、健全殡葬设施、完善殡葬服务、倡导节俭文明治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余杭启动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一次革命”,逐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这一场社会风俗的深刻变革,拉开了余杭区殡葬改革的序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余杭火化率、火化面持续保持100%。
1996年,余杭区开展针对乱建坟墓和乱造寺庙的“双整治”活动,实施了以清坟还地为主的殡葬改革“二次革命”。先后清理坟墓12万余座,还地1000余亩。
2003年,余杭区率先推行以“绿色殡葬”为主题的生态葬法改革,打响了殡葬改革“三次革命”攻坚战。“绿色殡葬”以“小型、节地、生态、环保、绿化、美化”为目标,通过“村内坟”治理、骨灰存放室改造等举措,推动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
2017年以来,围绕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余杭区出台殡葬惠民新政和殡葬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大中型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室和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型殡葬设施建设。从“入土”到“入室”,再到融入“自然”,这是余杭区殡葬改革正在经历的“四次革命”,同时预示着余杭殡葬改革正步入“深水区”。
今年8月,余杭户籍的钱某去世,家人选择将其骨灰散撒在临平公墓的花坛葬区域。“现在人们的观念正在慢慢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生态葬。”余杭区民政局殡葬管理所工作人员说:“目前,余杭有4个骨灰散撒点,到2019年,全区7家经营性公墓均将建立骨灰散撒点,免费对老百姓开放。”
如今,余杭已在“殡”上实现全程免费(特殊自主项目除外),并对本区户籍的特殊群众采取生态葬法的予以免费安葬,并对本区户籍人员采取不保留骨灰生态葬法的丧属给予1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已有4755户家庭享受到新政优惠,为群众节省丧葬费用356.36万元。
余杭区力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助推的方式,建立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倡导节地生态葬式,同时,探索设立公建民营的守灵服务场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