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昌国街道留方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文明治丧
近年来,定海区积极推进殡葬改革,鼓励市民摒弃丧葬陋习,移风易俗,倡导绿色殡葬,推进文明殡葬发展进程。
“披麻戴孝,敲敲打打一折腾就是好几天,这种丧葬仪式确实应该改变,应该倡导厚养薄葬。”提起传统丧葬习俗中的繁文缛节,市民李先生甚是无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老人去世后,子女大肆操办酒席,在办丧过程中吵闹的声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有的在居民区、城区街道等处占用公共场所搭建灵棚、扬幡挂符、摆设花圈等,组织出殡队伍在道路、街巷上漫游、绕行,易引起交通拥堵,对市民出行造成困扰;有的还相互攀比,购买了高档骨灰盒、修筑豪华坟墓,花费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这些陋习,不仅增加了子女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
为倡导文明祭祀,舟山市近日出台了《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丧事活动提倡文明治丧的通知》,规范治丧活动,提倡文明治丧。根据该《通知》,禁止在限定区域(其中包含舟山本岛329国道(含)以南区域,定海区双坝线、文化路)主次干道从事出殡漫游、绕行及燃放烟花爆竹、抛洒纸钱、鼓号奏乐、路祭念经等妨碍公共秩序、交通秩序和影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殡仪活动;杜绝在广场、公园、公路、街道、学校等公共场所从事搭设灵棚、摆放花圈、念经做道场等殡仪活动;办理丧事活动应当文明、节俭、遵章、守礼。倡导车行出殡;倡导在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进行丧事活动。
文明殡葬应成为一种新风尚。记者从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获悉,近年来,定海区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绿色节地生态殡葬。2011年,定海区正式实施《定海区海葬实施办法》,并实施了第一例海葬。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殡葬文化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绿色殡葬方式逐渐被市民认可。截至目前,定海区共实施了31例海葬。与此同时,树葬、壁葬等形式多样的节地殡葬方式也逐渐被人们接受。2012年,区民政局投资20余万元建造了定海区海葬纪念碑,并在区民政局网站上开设了网上祭奠平台,为海葬家属打造了悼念哀思的平台。去年起,区民政局实施了《定海区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贴实施细则》,对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进行安葬的居民实施奖励补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