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分宜县聚焦四个重点,落实四项保障,全力助推殡葬改革工作上新台阶。
聚焦重点,运用四项措施攻坚
公墓建设遵循“边报边批边建”原则。结合乡村发展规划和墓地建设要求,充分考虑群众意见诉求,科学确定19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和1个城市公墓选址。组建民政、国土、林业、环保、县人文公司共同组成的联合审批组,开展测绘、报批、调规、设计等各项手续。已经全部完成征地、“三通一平”及建设墓区清表工作,现已开工建设6个农村公益性公墓,确保今年11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整治“三沿六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红白理事会作用。县城南门山新村李家组集体山上,老党员彭秋生以实际行动为全县群众参与殡葬改革带了好头。同时,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流程规范,在平坟过程中做到温情操作。一是只平坟不挖坟,平坟卧碑保证了原坟“方向不变,地下不动”,实现碑石从立碑到卧碑的外观转变。二是尊重家属意愿,自由选择自平或委托村委会统一施工,确保家属全程参与。三是尊重逝者,全程不上挖机、不动大型工具,做到人工拆除,手工修砌。四是尊重风俗习惯,在家属日期选择及碑文增减上予以理解,灵活变通。五是统一规格,明确碑石尺寸为长80厘米,宽50厘米,倾斜角度不高于25度,质量同等且美观实用。
特殊人员转型安置,带动移风易俗新风。木匠、石匠等丧葬从业人员的信息台账,并召开座谈会,宣讲殡葬管理政策,引导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从业,并带动影响群众实行殡葬改革。对违规从业者,责令其改正,或规劝转行另谋职业。在乡风文明创建工作中,通过学习村规民约、传统节日等活动,引导村民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改变旧俗观念,树立正确的丧葬观。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各项工作进度。针对“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坟墓整治、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县殡仪馆提升改造等重点工作,对标完成时间节点,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每周一简报,对各乡(镇、街道办)、各有关单位进行排名通报。对工作组织得力、行动迅速、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街道办)和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推进不力、进展缓慢、工作被动、拖全县后腿等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服务民生,落实四项改革保障
落实建设资金保障。多方筹措资金,为殡葬改革提供财力保障。已先期筹措500万元殡改资金,按照“三沿六区”整改任务及公墓建设任务拨付给乡(镇、街道办),用于迁(平)坟工作及公益性公墓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取“奖补+社会投入”的办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步伐。
落实惠民政策保障。将惠民殡葬免费“五项”政策列入财政预算,出台了惠民殡葬政策。免除包括遗体接运、普通火化炉火化、3天以内遗体冷藏、普通骨灰盒、1年以内骨灰寄存等五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同时,拟增加卫生费、清洗费等免费项目。
落实基础设施保障。实施县殡仪馆提升改造项目,增加1台火化炉、2台接运车、1台200千伏发电机,兴建6个守灵房,检修维护原有的2台火化炉。目前,火化炉、接引车设备等即将进入采购程序,县殡仪馆也在实施整体搬迁,以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民生需求。
落实殡葬服务保障。县殡仪馆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24小时值班,随时做好待命准备,严格执行“不准故意刁难丧属,不准接收红包礼品,不准赴丧主宴请”的规定,主动公开办事程序,实行“一个电话、一次手续、一次付费”的办结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价廉的一条龙服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