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率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阶段和目标中,“创新”是共同的关键词。而谋划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型民政,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创新”也贯穿始终。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深圳的殡葬改革创新始终领跑全国:2012年率先以制度形式树立“让殡葬回归公益”理念,至今仍是全国“殡改”一面旗帜。基本殡葬免费服务项目全国最多、额度最高,且不分户籍、人人平等。率先引进社会慈善力量发起“莲池计划”,让特困群体不花一分钱办完身后事,全国独一无二。用公开透明打破利益链条,于2010年率先将殡葬用品和殡仪服务面向全国招投标,使相关价格在国内同类城市至今最“亲民”。国内第一个“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殡葬服务体验日”等,提升人们对生命的认知和热爱。2017年率先向贵阳等内地城市开放海葬平台,支持全国树立殡葬新风尚。民政部向全国推广深圳“廉洁殡葬”的经验,授予深圳市殡仪馆“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根据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要求,以及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深圳在7月到9月间,重点整治违规乱建公墓、违规销售超标准墓穴、天价墓、活人墓,炒买炒卖墓穴或骨灰格位等问题,强化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和丧葬用品市场监管,遏制公墓企业暴利行为,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严格落实监管执法责任,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殡葬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结合此轮专项整治行动,市民政局发布了“最后民生福利清单”,让群众对深圳的公益殡葬福利明明白白,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
根据这份“清单”,深圳推出不分户籍、普惠大众、人人平等的免费殡葬基本服务。遗体接运、存放、告别、火化、骨灰存放或生态葬、遗体消毒、骨灰盒、包扎袋8项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免费额度2030元,涵盖居民身后事的所有流程,且不断简化申请程序,不设门槛、无需审批,不用提供繁琐的证明。这让“死不起”的殡葬服务过度市场化在深圳成为历史。2012年6月至今,该项政策已累计免除丧葬总费用1.3亿余元。
针对极少数特困群体无能力、无亲属举办丧事的情况,市殡管所和深圳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会共同发起了“莲池计划”,提供5个殡葬项目资助,包括洗身穿衣、遗体消毒、遗体整理、卫生棺、骨灰盅,免费合计505元。2014年7月以来,该项政策累计资助397人,资助总额17.6万余元。
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以“保证中低端,限制最高端”的新理念,在殡葬服务上保持了“价格洼地”。市殡仪馆销售专柜对每个殡葬用品都公开招标,“进货价”和“销售价”公开透明。在深圳办丧费用较8年前平均下降近40%,为国内同类城市较低。万元骨灰盒、高价告别厅、天价墓地更是难觅踪影。
寸土寸金的深圳不存在“葬不起”的现象。追思苑大楼可提供免费存放骨灰10年,墓廊仅为同墓区传统墓穴价格的1/5~1/10。在面向全体深圳居民实施节地生态葬活动免费的同时,深圳对本市户籍居民出台海葬3000元、其他生态葬1000元标准的节地生态葬奖励。
深圳市殡葬管理所在全国殡仪系统率先推出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殡仪馆”(sz28444444),其中的“服务指南”一目了然,展示丧葬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设立网络祭祀平台,引导适应时代发展的殡葬新风尚。市殡仪馆开展电话回访服务,对刁难家属或索要、收受红包等行为“零容忍”。市殡仪馆通过温馨提示、短信提示、上门服务、个性服务等方式,广泛宣传殡葬政策,提升服务质量,不给“殡托”有机可乘,在保证市场服务多元化的基础上,减轻其负面作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