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风清景明、绿意盎然。4月5日,记者走访市殡仪馆、长青墓园等地发现,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绿色祭扫渐成新风尚,越来越多市民选择绿色祭扫寄托哀思。(4月6日《惠州日报》)
《历书》上这样介绍清明的由来:“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现在的清明,该是时兴绿色祭扫而清明的时节。今天我在“写投编发邮箱稿费群”读到江苏刘国顺的题为《清明,点一盏心灯,让天堂的亲人不再孤单》一词,现照录如下:天下皆清明,老去归尘土。细雨声声诉凄凉,探问谁真主?红尘去光阴,衰草还青圃。利禄功名似云烟,后者能醒悟?读罢大作,我觉得意犹未尽,没有很好地刻画出“时兴绿色祭扫而清明”这一新时代主题。
这里请允许我“拿来”为我所用“加工”一番吧:天下皆清明,老去归尘土。细雨声声诉凄凉,探问俭葬仪?红尘去光阴,衰草还青圃。利禄功名似云烟,后者能易旧俗乎?
能!“清明时节扫墓忙,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一花一树形虽简,美化环境精神长。”令人欣喜的是,在惠州及全国各地,树葬、海葬作为一种崇尚回归自然、追求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已渐渐被市民接受。开展“天堂信箱”寄哀思活动,给市民提供一个宣泄情感、寄托哀思的新选择,也蔚为风气。这是破旧立新带来的可喜变化,也反映了“坟”就是埋在土里的文化的认同价值与文化共识的追寻。
但,毋庸讳言,当前,传统丧葬习俗还根深蒂固,“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文明办丧新风尚还未被广泛接受,移风易俗依然任重道远。正因为这,要让绿色殡葬逐步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理解,让更多人接纳和采用这种落叶归根的形式,既要殡葬用品明码标价杜绝“白色暴利”,让人活得起死得起,还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推动殡葬向绿色、环保转型的制度保障,如尽快出台奖补、规范等细则,实实在在提高绿色殡葬的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项目,强化人文关怀,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绿色殡葬公共服务产品。唯如此,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配合,让时兴绿色祭扫而清明起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