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殡葬说到文明祭祀

日前,以“清明春祠,敬思追远”为主题的2018年北京市生态葬清明共祭仪式在朝阳区长青生命纪念园生态葬纪念广场隆重举行。历届生态葬逝者家属代表和市民政局、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领导以及新闻媒体记者1000余人参加了共祭活动。活动现场放飞了平安鸽,并向纪念碑敬献鲜花。 (据《新京报》)

北京市民以如此隆重的仪式,共同缅怀北京市骨灰海葬和自然葬的逝者,宣传和倡导生态殡葬,值得提倡。北京市自1994年5月开始组织实施骨灰撒海活动以来,迄今已进行了446次,播撒骨灰18906份,服务逝者家属56727人次。仅去年,北京就组织骨灰撒海活动85批次,播撒骨灰2675份,已接近市年遗体火化总量3%的目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参加活动家属9996人次。

生态殡葬——树葬、海葬、草坪葬等,是符合现代理念的“绿色殡葬”,是将骨灰直接葬入树下、草坪或者撒入大海的文明葬法。将亲人骨灰和着花瓣与泥土葬于树根四周、草坪之中,象征生命长绿、精神永存,契合“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如今,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加之土地资源有限、成本不断上涨等原因,生态殡葬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意识增强的一种选择。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这都是一种理性、有益的方式,只是囿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认知水平的局限,生态葬目前还处于一种艰难推进的状态。

从长远计、从保护环境计,生态葬理应推广,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北京在生态葬纪念广场隆重举行共祭活动,则让逝者亲属有了一个纾解思念之苦的渠道。全市向各大墓区派送鲜花供出行祭扫的市民免费领取,亦减少了燃烧祭祀用品和撒纸钱的现象。这些善举,都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这些年,文明祭祀渐成风气。今年一些地区通过清明书画展和签名活动倡导市民移风易俗;北京大学举办了主题为“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的清明论坛,邀请国内知名殡葬领域专家学者共话生命与死亡;有的墓园提供优质服务,不仅在现场推出引导员、鲜花、轮椅等便民服务,也通过开设网上纪念馆等措施,方便民众虚拟祭扫,助推祭祀新风的形成。

祭祀先祖,重内涵而轻形式,重自省而轻包装。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礼反映的是人的内在情感与美德,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是礼的本意。故此,礼不必铺张浪费用以炫耀,节俭为好。丧礼也不必过度铺排,哀思才是最为重要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生态葬,进行文明祭祀,完全符合传统文化的内蕴。

原文链接:http://www.ovvvu.com/changshi/hangyeguandian/452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八字精批

评论0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