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0日起,凡具有山东临沂沂水县户口的居民,在沂水死亡所涉及的殡葬费用全部免收。自此,一场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先先河”的殡葬改革正式开始。在实现了从遗体运输、火化安置、骨灰盒配套用品以及公益墓葬的全免费之后,整个沂水的移风易俗工作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之前在群众中一直不乏争议的殡葬改革,破天荒的收获了一片赞誉之声。(5月22日 澎湃新闻、齐鲁网)
沂水县居民殡葬费用全部免收,这项利民惠民政策的力度确实是空前的。此前,一些地方虽也打出“免费殡葬”的旗号,却基本只是“局部免费”——要么只是小部分贫困群众才能够享受,要么只是小部分服务项目费用被免除,比如遗体接运、消毒、冷藏防腐等,并不能充分释放出所谓“免费”的诚意。更有甚者,免费范围被限定于“基本殡葬服务”,一些非“基本殡葬服务”美其名曰“选择性服务项目”,实际上也会被强制,且收取着高价,存在暴利泡沫,殡葬费用的收取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嫌。
而沂水的免费殡葬却是真正进入“全免时代”,从遗体运输、火化安置、骨灰盒配套用品以及公益墓葬等的费用全部免收。这对减轻当地老百姓的殡葬负担,无疑是实实在在的举措。这些年,面对日益高涨的生育费、医疗费、殡葬费,百姓常常无奈地自嘲“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其中的“死不起”负担,其大头还在于,成本仅需几百元的骨灰盒动辄被叫价上千、数千甚至上万元,一块一两平米的墓地动辄被开价几万、十几万甚至二三十万元,现在在沂水,这些费用全部由县财政承担,足见惠民的诚意满满。
沂水殡葬开启“全免费时代”,无疑更有利于推动移风易俗。长期以来,相关部门总是在倡导农村群众树立厚养薄葬新风,摒弃土葬,采用火葬等节地之葬。在很多时候,不是群众难以转变观念,而是引导群众采用火葬的政策“诱惑力”不够,不仅如此,一些地方在推行火葬过程中甚至借机敛财,加重群众负担,群众焉有不反感之理?然而在沂水,有了财政全部托底,群众获得了真切实惠,移风易俗怎么不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假以时日,除了文明账,当地收获到的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也会是可观的。
在沂水“首先先河”之后,期待有更多地方在全免费的殡葬改革方面前赴后继。生有所养,终有所依,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殡葬全免费应当成为一项基本民生内容,纳入公共服务保障。正如上述报道所说,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沂水县与很多大城市相差巨大,但当地政府却能拿出2000多万元财政资金,投入到殡葬改革这一民生事业当中,彻底解决“死不起”的难题,这样的政策魄力值得称赞。不知其他地方的“全免费”殡葬时代,还有多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