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城南国土所所长是谁?
为什么在胶东很少发现唐代墓葬
读罢《登州府志》,掩卷略有所思在《登州府志水旱丰饥》一节中,从晋朝开始有记录,一直到北魏一共有两条记录,分别是早霜和蝗灾。唐朝有三条记录,其中有两条为蝗灾一条冰雹。宋朝四条皆为旱灾,金代三条皆为水旱蝗灾。元朝十三条,水旱蝗灾。明朝一百余条,水旱蝗灾。在《登州府志祥孽》一节中,从西汉开始有记录,一直到后魏一共有记录十条,多为奇人异事,比如“现白鹿”、“木连理”,其中后魏记载,“太和十九年二月地震牟平虞邱山陷”这是胶东地震的首次记录。隋朝只有一条记录,“大业八年东莱疫人多死”。唐朝两条,“神龙三年东莱刺史获白鹿以献”,“开运三年六月文登地内涌出金刚佛像”。宋朝三条,其中第二条记录“庆历六年栖霞地震,崌嵎山摧,自是屡震,辄海底有声如雷,九月,登州言有巨木三千浮海而出,十月京东两河地震登莱尤甚”。元朝三条,其中第二条记载“至正四年二月山东诸路地震有声如雷”。明朝自永乐起每个年号都有记录,一共五十余条,其中永乐、正统、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年间都有地震记录,地震多发生在文登、栖霞、莱阳一带,永乐年亦有瘟人记载。从以上记载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就是元代以前纪录寥寥,明朝以后记录条数骤然大幅度增加,这个特点至少说明以下两点,一是胶东地处边陲,历史上中央政府对其控制力度微弱,二是元代以前人烟稀少,而人烟稀少在某种程度上亦是造成控制微弱的原因所在,因此在遥远的古代,地处边陲、人烟稀少、信息不畅、政令不通这些都是致使记录缺少的主要原因。而洪武以后,中央调六万多军人到胶东戍边屯田,加之部分西部移民逐渐跨越胶莱河谷定居胶东,使胶东的人口资源大大增加,信息也逐渐通畅,记录信息的能力自然加强。在历史上,胶东是地震多发区,据记载“明永乐六年正月二十三,登州各属地地震有声如雷,至十二月晦方止,大震五十有一小震无算,七年正月二十复震至三月十四日止,八年登州宁海诸州县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这条记录表明,登州地区曾经连续地震一年零三个月,真是闻所未闻;而上面记载的庆历六年地震,时间概念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崌嵎山摧,自是屡震,辄海底有声如雷”说明连续地震的时间也是很长,地震像是海底发生的,而且威力巨大,连崌嵎山都被震塌,地震造成的破坏性可想而知。上述两则连震时间相隔250年,清代在康熙乾隆道光年都有大震记载,而且都持续月余。那么宋代以前有没有可能发生这种持续的地震呢,也是很有可能的,只不过没有得到记录而已。人们常说“大震之后必有大疫”,地震总是和瘟疫联系在一起,这种地震造成的人口锐减比战争更严重,而水旱蝗灾较之地震则更甚。这种连续地震在时间概念上并无规律可循,有的年代多发,有的则发生很少。史志虽无海啸记载,以今拟古,地震引起的海啸其威力也是巨大无比。当地震和震后的水旱蝗灾发生时,人们只有逃离家园,流离失所,寻找能够活下去的乐土。年景太平,风调雨顺,人们又趋之若鹜。因此,在元代以前,胶东人口的集聚是呈波浪式的,而明朝以后则呈直线上升趋势。在胶东未发现重要的唐代墓葬,地震和水旱蝗灾造成的逃离家园致使人烟稀少是其主要原因。
湖北公墓发掘视频|文登区公墓(文登区公墓管理处电话)|枣庄滕州公墓价格,东莞公墓价格收费标准,柳州西山公墓电话是多少
原文链接:http://www.ovvvu.com/changshi/hangyeguandian/5781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