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墓地价高不下,各种殡葬仪式费用高得惊人,在舆论场一直有着“死不起”的说法。“死不起”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焦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2017年春,山东省沂水县启动实施殡葬全免费改革,真正做到让逝者安息、给生者减负。清明前夕,记者来到沂蒙山区腹地沂水,进行多方走访调研,且听且看,且行且思,深感沂水殡葬改革蹄疾步稳,走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全民惠葬之路。(澎湃新闻)
山东省沂水县启动实施殡葬全免费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全免,相关费用由县乡财政承担,此举等于拆除了黄泉路上设置的重重“收费站”,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也节省了大量的土地等社会资源,这种由地方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利国利民惠葬举措,值得各地借鉴和大力推广。
近年来,针对天价公墓、天价骨灰盒、天价丧葬服务费等“殡葬暴利”现象,许多民众发出“死不起”的感叹。确实,水涨船高的殡葬费用,已成为民众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一部分民众无力承担购买墓地的费用,只好将逝去的亲人葬在田间地头,造成“死人与活人争地”。而散乱的坟头到处林立,不仅有碍观瞻,也不利于管理,以致上坟烧纸引发的火灾频频发生。我国是人口大国,已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年死亡人口的数量将日益庞大,丧葬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但会成为绿色发展的短板,也会导致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殡葬改革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山东沂水县大胆尝试殡葬全免费改革,一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测算,当地一年大约有8000人去世,县财政每年只需投2000万元左右,即可为群众减负2亿元;传统散葬方式每年需要300至400亩地,而建设公益性公墓,一年仅需20至30亩地;相比于大棺材,用骨灰盒、小墓穴的方式安葬,沂水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此外,还能减少因上坟烧纸引发的山林火灾等隐患。可见,政府花“小钱”,既为民众办了件大事,又节约了大量的土地、木材等社会资源,可谓一举两得,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其实,殡葬业应该是公益性的。但如今在不少地方殡葬业却成了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暴利行业,大发“死人财”,让民众苦不堪言。笔者认为,在殡葬方面为民众减负,就应该拆除黄泉路上的一个个“收费站”,山东沂水县殡葬全免费改革的尝试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值得各地政府效仿和推广。此外,对移风易俗选择树葬、草坪葬、花葬和海葬等生态葬的,政府部门还可以给予逝者亲属一定奖励或补助,以激励和倡导更多的民众选择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生态葬方式。
人生的终点是黄泉之路,但愿黄泉路上没有“收费站”。希望通过推广殡葬全免费改革,倡导殡葬新风尚,真正让逝者安息,给生者减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