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各地迎来祭扫高峰。与往年相比,今年济南各大公墓没有了浓烟笼罩、烟味呛鼻现象,越来越多的祭扫市民放弃火纸,选择鲜花祭扫。与此同时,公众对花坛葬、壁葬、树葬、两代葬等绿色殡葬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绿色祭扫和生态安葬渐成新潮流。
绿色殡葬逐渐兴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让逝者安息是人们尊重故人的情感表达。然而,我国人口众多,传统墓地浪费大量土地资源,绿色殡葬方式必须大力推广。但在现实中,有的地方墓地销售火爆,墓园越来越多,占地越来越大,而不占或少占土地的树葬海葬方式却遇冷,生态穴位少有人问津。究其原因,有的“厚葬思维”根深蒂固,担心生态安葬是“不孝”,担心“唾沫星子淹死你”,有的过不了自己的感情关,思想上转不过弯。当然,我国倡导绿色殡葬的时间还比较短,不少人对如何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海葬,知之甚少,对谁来组织、怎样实施等也不太清楚。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殡葬改革的导向。推广绿色殡葬,必须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进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绿色殡葬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天、地、人合一,合乎自然之道,也符合“入土为安”的传统,有利于节约耕地,有利于环境保护,不仅让先人回归自然,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因此,广而告之的力度要加大,从教育、经济、科学等多个维度,让更多人了解殡、葬、祭的内涵,懂得绿色殡葬的益处。让更多人支持参与绿色殡葬,政策引导要给力。如济南《关于生态葬实施奖补政策的通知》于4月1日正式实行,最高可奖补4000元,对于推广普及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就有着良好的政策激励作用。
风俗习惯,总是随着社会的演进而改变,随着文明的进步而进步的。今年清明的变化,给了推广绿色殡葬以更多信心和启示。我们相信,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增强、殡葬观念更新,再加上各项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的健全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会自觉接受树葬海葬,绿色殡葬这种健康、文明、生态、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越来越会成为一种安葬新风尚。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