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绿色殡葬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又出现了倒卖墓地的现象。记者在北京调查发现,这些待转让的墓地主要来自昌平、通州、门头沟等区以及京冀边界,所属陵园有些是知名公墓,也有不知名的中小陵园,有的卖家声称有风水宝地,标价十几万元。甚至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墓地也有人高价出售。(2017年3月31日 北京晨报)

殡葬服务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民政部规定,殡葬服务要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加强对公墓经营行为的监管,防止炒买炒卖。高价倒卖出售墓地的不法分子丧失良知,无事法律,侵害群众利益,从事非法经营。但是,我们谴责、取缔倒卖墓地行为,治理殡葬服务行业的同时,应该反思:高价倒卖墓地行为生存的土壤何在?

中国文化不善于探究人自何处来,而热衷追问死向何处去。千百年来,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观念浸润着中国人的灵魂,人们都希望百年之后有一处安身之所。甚至许多老人健在之时便已考虑“身后之事”,多方走访,寻找理想墓地。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故意抬高价格、非法倒卖,获取暴利。因此,倒卖墓地行为的根源在于深入人心的殡葬理念。

近年来,全社会的殡葬方式有了极大进步。土葬率大幅下降,有条件地区已基本实现火葬,占地安葬比例持续缩小,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蔚然成风。但是,随着老龄社会的全面到来和人地矛盾的日益凸显,殡葬理念仍需进一步革新发展。

一个人最好的归宿是融于自然,最大的价值是造福后人。我们应提倡绿色殡葬,鼓励海葬、壁葬、塔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约资源、少占土地、生态环保的殡葬方式,实现叶落归根和造福后代的完美结合。今年北京市首次推出免费骨灰自然葬,自然葬墓区位于朝阳区常青园,管理部门使用可降解容器,将骨灰藏纳于1至2米深的土壤中,不建幕基、墓碑和墓穴,不保留骨灰。安葬区域内广植大树、鲜花和绿草,整个自然葬区美若公园,1平方米的区域可安葬10名逝者骨灰,土地利用率是传统墓地葬的10倍,亲属可通过二维码方式,祭奠亲人。此类现代化殡葬理念值得推崇。

革新殡葬理念、推动殡葬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清明节即将到来,行业协会、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可以在人民群众缅怀先人、慎终追远之际,向社会宣传实行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殡葬宣传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促进绿色殡葬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长江网网评员:万斌

原文链接:http://www.ovvvu.com/changshi/hangyeguandian/460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八字精批

评论0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